人民网武汉3月5日电 在武汉纺织大学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汉绣传习室里,新一年的汉绣公选课又开课了!
课堂上一个女生一眼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身高超过170,长相非常漂亮,穿着时尚,原本以为是表演专业的学生。一打听原来是96年出生的地地道道的“武汉伢”,纺大服装设计专业的大二学生,名叫张子奕。从大一下学期初选公选课就选了汉绣,一选就着了魔。
公选课每周四下午上课,共10周的课程,张子奕硬是每天晚上泡在传习室的绣架边,教室里经常剩下她一个人自己琢磨,晚上10点教室关门她才出门,有时忘了时间被关门的师傅请出来。连着选了两个学期,年年当班长,这一学期因为课程火爆没选上,就来当了旁听生,结果又被老师任命为班长。
功夫不负苦心人,从从未接触汉绣到现在,她已经完成了两幅作品,第一幅《兰花》就被老师推荐参加了2015年武汉市文化局举办的“非遗文化十年作品展”。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她慢慢在作品图案的构图和色彩上有了自己的想法,第三幅作品就自己选择了《山海经》的瀛雨形象,用95后的时尚眼光作了修改。问她为什么坐得住,原来外表时尚的她出身书香世家,从小跟省书法家协会的外公一起生活,耳濡目染喜欢汉服,没上大学之前自己在家动手做出了襦裙,大学如愿考上了纺大服装设计专业,如今迷上汉绣。她说:“可以把汉绣和自己的专业结合了,眼下最想把汉服中传统的‘袄’服进行改良,加上松与鹤的汉绣。”才大二的小妮子已经成了老师王燕心爱的“徒弟”,对汉绣的传承开发有了自己的想法。
据了解,“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落户纺大,从2012年起,纺大开设汉绣兴趣班,近年来正式成为学校的公选课,姜成国、王燕、李健等汉绣非遗传承人和纺大非遗研究中心的教授联合教学,从技法和理论两方面为汉绣的振兴积极培养继承人。
王燕介绍,汉绣班坚持一对一地“师傅带徒弟”式教法,根据每个同学的程度和特点设计图案和针法,也就是说,一样的图案,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针法组合出来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对纺大的这群大学生,要求大家掌握好汉绣常用的3至4种针法组合运用好,所以每次课只能容纳20到25个同学。她在纺大兼职教课已经3年多了,每次课都早早的报满,不少同学报不上也来旁听,但是“很少见到像张子奕这样时髦漂亮的丫头这么喜欢这么古老的东西”。
人民网:
http://hb.people.com.cn/n2/2016/0305/c194063-27870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