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晚七点,谈球吧官方网站成长导航大讲堂——“青出于蓝”沉浸式展览讲座在尚知楼409教室举办。教室内一片蓝白相间的蓝染服装与服饰设计作品,仿佛让我们置身于蓝色的海洋一般。身处在纺大染语师生团队精心布置的教室里享受着传统印染技艺之美。众所周知“青出于蓝”的喻义,但很少人了解是出自于战国时期《荀子·劝学》开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古人用靛蓝染布的过程来教导弟子学习永远没有止境,希望弟子们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王妮老师长期深耕于荆楚纺织非遗传统印染技艺传承与创新、荆楚纺织非遗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研究,带领纺大染语工作室成员共同合作设计研发植物蓝染服装与服饰产品。她们从荆楚文化元素中寻找灵感,运用传统纺织印染工艺中的绞缬(扎染)与灰缬(蓝印花布),结合泸溪苗族的挑花、拼布工艺,设计出了多套植物蓝染棉麻服饰。2018年在汉举办“爱蓝说”蓝染棉麻服饰新品发布会;2019年承办“中国第三届草木染大会服饰秀”参加“第三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精品展”,设计作品受邀“台湾两岸天然染色艺术联展”,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印染设计专家学者作品共同在“台北当代工艺设计分馆”展出。
现场所展示的蓝染服饰正是上述国家级和省部级参展作品,也让在坐同学们大饱了眼福,感受到手作染色的魅力。在这次讲座开始前,四位模特身着蓝染服装进行了现场三分钟走秀展示,让在坐的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充满特色的扎染和蓝印花布艺术,沉浸在传统印染创新服饰的美感之中。
在走秀结束后,王妮老师开始介绍中国著名的“四大名缬”:绞缬(扎染)、蜡缬(蜡染)、灰缬(蓝印花布)、夹缬(夹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千年的华夏纺织服装史文化中,传统的染缬工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自2006年开始王老师团队田野考察云南、贵州、江苏、湖南等十多个省的传统印染非遗项目用于教学与科研。长期专注于“创意手工印染”课程以及2021年开设的“荆楚纺织非遗传统印染”通识课程教学。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荣获教育部高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届中国纺织类高校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挑战杯省级二等、三等奖各1项,互联网+大赛省级铜奖、校赛银奖、校赛金奖各1项。出版专著教材3部,参编非遗学教程1部。近年来,团队在蓝草基地种植、非遗课程体验、蓝染文创产品研发,蓝染服饰设计以及乡村振兴蓝染博物馆建设等方面,整合相关资源,为推动荆楚传统印染的发展,以及湖北蓝染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妮老师向我们介绍仅扎染就有几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出的每种花型染出后都会有不同的效果。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在讲座的最后,老师让我们自行欣赏蓝染作品和体验蓝染,同学们通过讲座对传统印染工艺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在教室久久驻足不愿离去,或许这就是传统印染文化的魅力吧!